前一陣子因為興趣的關係,對於 汽車電瓶 的充電進行了一小部分的研究,以下為自己的一些心得,不是頂專業,希望內容大家會喜歡。
汽車電瓶 充電的充電機大概分為以下這幾型
傳統簡易型--及其它類似機型
12V~ 8A 可充6V-12V電池
無段式可微調電流 0.5-8A
充電時大概依照電池容量之比例的10分之1大小來調整電流量以延長電池壽命。
例如:電瓶容量為55AH,則將旋鈕調至5.5A的部分,當電池電壓上升,充電機的輸出便會下降,如果充電機指針在同一個地方待很久且都不動,代表電瓶已經充飽了。
傳統進階型--及其它類似機型
8~12V或24V(12V*2電瓶串聯)可手動切換
功能同上但非無段旋鈕內建七段充電電流
電子簡易型-----及其它類似機型
全自動脈衝式充電機 延長電池壽命
3段式電流模式調整(機車,汽車,RV休旅車)
另有雪地模式
Snow mode 功能為雪地模式充電
1. 可補償電池低溫過低無法充飽電要求
2. 可重新等化均衡電池(建議3~6個月使用此功能)
可直接夾電池充電 免拆電池充電器
可充汽/機車電瓶,飽電自動微電流充電
電子專業型-----及其它類似機型
汽機車&商用車12V電瓶
充電電流2A~40A 5段切換,全區段脈衝充電。
有電瓶保養模式充電
急電模式充電
支援多顆電瓶同時並聯充電。
個人淺見..其實車子如果有一陣子沒使用,或者對電瓶的過度使用(常開大燈,冷氣,電裝品,音響改裝),都須進行充電保養以維持電瓶的壽命與效能,所以如果環境許可且充電不構成麻煩的情況下建議都要備有一台電瓶充電機。
電瓶充電分享
電瓶的形式有分鉛酸,合金,鋰鐵等等.....(越後面越貴,但效能衰退較慢)。依保養模式又分為保養(加水)與免保養(免加水),加水型依其孔位加水,水位不要超過電瓶瓶身的水位上限,否則充電時電瓶液(稀硫酸)
會溢出造成引擎室內鈑件銹蝕。然後以電瓶規格的1/10或依充電機指示檔位及模式充電。
免加水型直接以電瓶規格的1/10或依充電機指示檔位及模式充電(免加水型若有補水孔是用廠牌貼紙覆蓋,亦可將貼紙撕除進行補水充電,但是補水孔要有6孔,如果只有一孔則不須加水。因為那是電眼,用來目視判定電瓶狀況用的)
底下是一顆已經汰換下的電瓶,以電瓶大師電表,在還未進行充電時進行量測的結果(也可使用三用電表直接量電壓),這樣的結果電子型自動充電機會判定電瓶已損耗,夾上充電後會自動跳脫而無法充電。所以在聰明機型的判斷下,達不到充電的低標門檻。
下圖夾上傳統型充電器進行強制充電3分鐘後,電壓明顯上升,且內阻明顯下降,代表電瓶有充到電,且狀況會越來越好,直到完全充飽電為止,充完電靜置60分鐘電壓>12.5V且電表重複量測無明顯衰退。若充電過程中停止充電,以電表重複量測,發現每次量測都有明顯衰退,代表電瓶內部極版可能已有斷裂現象,無法進行正常蓄電,此時電瓶正式宣告死亡~~
(顯示充飽電不代表電瓶就可用,電壓夠高但啟動電流不足也無法發動,依照各車系車種以及發電機啟動馬達的狀況,都會引響車子的發動)
如果說要保持電瓶的效能,電子型的自動充電機就像是預防型,那傳統型的就像是治療型。預防型充電機的電瓶狀況太糟糕無法進行治療,但治療型的功能又不強,如果要使用又沒那麼方便,這方面就要依荷包的狀況來決定是否要換電瓶或是救電瓶,還是選擇預防勝於治療?不管如何,維持電瓶效能相對於車子的性能,油耗,大燈亮度,喇叭音質輸出雖不明顯但都能有所助益。
以上內容希望大家喜歡與交流指教~~
留言列表